食品安全正能量在聚集 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今开幕
时间: 2014-04-21
“中国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日趋成熟和到位,使食品安全对中国食品工业的倒逼功能已经显效,企业淘汰与产品创新均在加速,市场在集中。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食品市场上,一种面向未来的健康的正能量正在聚集。”在今天开幕的“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孟素荷作出如上表示。 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的2013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显示,中国在107个国家中排名第42位。然而,一轮又一轮的 “炒作”,使中国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犹存。守护“舌尖安全”不仅是中国政府的责任,更是中国食品界的使命。4月17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第五次携手在京举办“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大会以“强化食品安全科学基础,实现社会共治”为主题,意在夯实中国食品安全的底座和基石。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Patrick Wall教授、美国农业部原副部长任筑山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孙宝国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等60余位国内外权威专家汇集成此次大会的高端智库,围绕“透明产生信任”的理念,交流探讨如何共同应对食品安全这一全球共同性挑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在致辞中指出,从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食品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人口基数大、消费量巨大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食品安全问题往往高发易发。从产业基础看,规模化企业少、集约化程度低的基本特征仍旧突出。从制度规范看,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标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政府监管看,基层监管力量、技术装备和经费保障等与实际监管工作需求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从市场环境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公平竞争的秩序有待完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都是制约食品安全形势根本好转的瓶颈障碍。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致辞中说,食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有各国的问题和风险。但对比而言,以中国在全球食品总量之巨,急速发展的食品工业与相对落后的农业间产业链的失衡,环境污染的加剧,部分企业家的急功近利及消费者不信任感的持续蔓延等,都使中国食品安全的管理难度超越其本身道德、法规与技术的界限,成为与民生、与政治、与媒体高度关联的“社会转型期矛盾的浓缩体”,成为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十分关注的热点。而有效应对挑战,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使命。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在面对全球食品安全挑战中,所创建的合作方式有效聚集了各方优势,亦被南非、越南等国借鉴,被国际食品科技界认同。 “中国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日趋成熟和到位,使食品安全对中国食品工业的倒逼功能已经显效,企业淘汰与产品创新均在加速,市场在集中。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食品市场上,一种面向未来的健康的正能量正在聚集。”孟素荷表示。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本次大会为期两天,大会分设的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控制、标准化与现代化、乳制品产业链、转基因等八大专题,将直面我国食品安全的热点、难点邀请各领域专家开展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