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前,我国人口已全面进入老龄化,而且老年人多数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我国集群式社会养老还处于摸索阶段,受传统观念影响,绝大多数老年人及其亲属对养老院有抵触心态,未来数以亿计的老龄人口如何养老兼治病?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社会性普遍问题将会日趋严峻。十九大报告对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医疗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结合医疗实践和基层调研,提出部分基层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向医疗养老联合体转型的建议。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已逾2亿,慢病化、失能(失智)化、高龄化是我国老年人群的主要特点,而且老年人中还有大量的残障人员,他们的生活起居常年需要他人照顾。老年人如何医疗养老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可谓政府关心,家人操心。随着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更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将会老龄化、空巢化,我国老年人医疗养老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虽然近年各地开办了一些养老院(多为赢利性质的民营机构),但从目前入驻率、办院效果及老年人的响应看,绝大多数养老院叫好不叫座,成规模、受欢迎的养老院更是鲜见。总的来说,符合我国国情民情的养老模式尚需要探索多种途径。本人经过调研发现,相当多的老年人存在落叶归根、在家终老等观念,希望在家门口、离子女亲友近的场所和机构治病养老,对陌生的养老院不感兴趣甚至抵触。因此,如能在部分有条件的二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如,城镇社区医院、农村乡镇医院、企业医院等,建立医疗和养老联合体机构,则既可以盘活闲置的基层医疗资源,又可以满足老年人防病治病、看护养老的需求和方便子女亲友探视的心愿,同时还有利于缓解老年人医疗养老难题,减少子女负担,缓解多重社会矛盾和家庭压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体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基层管理组织建立医疗养老型机构,具有以下益处:
门槛低,相关手续较容易办理。在社区或乡镇建立的医疗养老院,设建在所在行政辖区范围内,只需在原有医疗机构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改建改造或扩建、对原有医护人员进行适当培训、招聘少量服务管理人员,建立与就近上级医疗机构的帮扶指导关系,就能比较容易地达到功能拓展和转型的目标。
有利于基层卫生机构的发展。目前基层卫生机构被群众认可度相对较低,导致许多医疗资源长期浪费闲置。如果将其改造成了基层医疗养老院,增加服务项目,将有助于解决基层卫生机构病源不足问题、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保留基层医疗骨干;还有助于发挥基层卫生机构在大病预防中的作用,把老年人的小病、慢病解决在基层,将防病治病关口前移,以破解大医院患者堆集的难题,对盘活基层医疗资源、赋予基层卫生机构新的活力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医疗养老型机构设立在基层,更方便对老年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指导和疾病治疗,在老年性慢性疾病的防治方面提供长期的医疗服务和预防指导,同时,可为失能、失智和残障人员提供急诊医疗、专业护理、生活看护、康复训练,甚至临终关怀等全生命周期和全健康方位的服务,提高老年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健康水平。
便于基层政府组织对辖区的管理和对居民的服务,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基层行政组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提升基层政府组织威信。
接地气,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这种建立在居民身边的医疗养老院,离老年人生活、亲友圈近,便于老年人照看家庭财产,便于其亲友来访探视,而且入院的老年人许多都是老街坊、老邻居,彼此相对熟悉了解,在心理上不存在陌生感和障碍,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特别是对那些独生子女家庭和失独老人,以及失能和残障人员,通过这一模式可将他们重新纳入大家族式生活,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和康复。
几点建议:
这种新型的社会服务机构顺应了时代要求,承载了大众期望,担起了政府责任,只要端正办院理念和服务思想,预计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办好由基层医疗机构转型的医疗养老型联合体,提出以下建议:
要在政府主导下管建。随着国家公职人员越来越廉明,各级政府组织公信力不断提升,相比较私营性质的养老院,人们会更加信任政府主导建立的养老院。因此,建议政府主抓主建,由政府投资兴建,并负责日常管理经营。经费来源以政府投入占大头,个人消费拿小头,社会捐资作补充。院区以社区(乡镇)、企业卫生所等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进行结构和功能调整,通过在原址改造扩建以及对人员进行适当专业培训,直接转型为医疗与养老结合体机构或老年养老护理院。并通过上级医院技术帮带、招聘专职人才、规范管理等方式,提升其医疗护理专业服务技能及院务管理的公正透明度,把养老院真正打造成有一定救治能力和健康保障水平、能够为居民解忧、使老年人安心的敬老院,真正体现出政府的责任和担当,赢得广大群众信赖和支持。
要体现公益服务之本。不以赢利为目的,旨为承担社会责任、造福老年居民,提高老年群众的获得感,这与私营养老院具有本质区别。要酌情计费,治疗阶段按医疗保险收费,看护阶段按家政护理收费。要在医疗、疗养、日常饮食起居服务等环节的管理方面体现出公益性,做到热心细致,让老年人享受到如同家庭般的温暖。
要切实做到医养一体。新的医疗养老机构要做到有病能医治(急重症及大病除外)、没病能防病、年长能养老、人亡能送终,兼医疗和看护功能一体,全方位担起社会和家人的责任。同时,可根据老人及亲属的状况和意愿,采取短期和长期结合两种方式,能治病能养老,有病没病都有人管,把老年人的医疗和日常看护切实承担起来。
要广纳社会捐资兴院。广纳社会力量捐资捐赠,不仅能够弥补经费不足的缺口,更主要的是要引起全社会关注和重视,传承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人们常怀敬老之心、常兴爱老之风、常做助老之事。扶弱助残、爱老养老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对无人照顾、生活困难的孤寡人员,建议采用房产或其它有形资产评估抵押等形式,双方通过法律手续协议入院,社会及医疗保险机构亦可为这类特殊人员提供一定帮助。同时建议借助红十字会等公益基金组织的力量广筹善款,动员全社会力量向基层养老院和入院老人献爱心,不断输送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让老年群众晚年生活幸福,活的有尊严、有质量,充分体现社会的和谐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