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长河中,疫苗的出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疫苗定义为:含有免疫原性物质,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主动和保护性宿主免疫,能够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一类异源性药学产品,它包括以传染性疾病为适应症的预防和治疗性疫苗。
《中国药典》中对疫苗的定义为:是以病原微生物或其组成成分、代谢产物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技术制备而成,用于预防、治疗人类相应疾病的生物制品。
公元10世纪唐宋时期采用接种人痘(天花病原体)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当时也称为“种花”。由于人痘中天花病毒的毒力并未减低,因而接种人痘会具有一定风险,但人痘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并为研制减毒活疫苗提供了宝贵经验。我国自1919年开始研究、生产和使用疫苗及抗血清等预防制品以来,至今已有100年历史。在这百年里,我国疫苗从无到有,从借鉴到创新,经历着曲折、漫长但前景光明的发展历程,始终为民众的健康提供着安全壁垒。
无论是从群体,抑或个体的角度看,疫苗免疫在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益处均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也正是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一些严重的传染病,诸如天花、脊髓灰质炎等已被消灭或得到有效控制,家长们不再熟悉这些严重传染病,对疾病的恐惧已经转移到疫苗的安全性上,以致信任危机频发。从理论上看,疫苗抗原及其附加物(佐剂、防腐剂、稳定剂等)等制品毕竟是异种物质,少数人在获得特异性免疫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
疫苗技术在经典疫苗学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生物学各领域的新知识、新概念和新技术而不断发展。目前开发的各种疫苗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疫苗研发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有些病原体结构复杂及其预防保护机制不清等原因,也限制了疫苗的研发,因此疫苗技术的发展和新型疫苗的研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疫苗的品种和种类越来越多,分类也越来越困难。目前按照《中国药典》总论将疫苗分为六类,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结合疫苗和联合疫苗。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国,也是世界上少数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全部免疫规划疫苗需求的国家之一。疫苗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关系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是国家战略性、公益性产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要求贯彻“四个最严”,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强疫苗监管, 坚持安全第一、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科学监管、社会共治。为了完善疫苗监管长效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并将于2019年12月1日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构建了覆盖疫苗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的最严格监管制度,这是我国首次就疫苗管理进行综合立法,在世界上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节目播出频率:丽江旅游交通广播FM97.7
节目播出时间:每天13:15、21:15
节目制作:朱芬 李瑾瑜(实习)
新媒体编辑:李瑾瑜(实习)
编审:李霞 赵文立
终审:马湘 和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