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巴马因被冠于“世界著名长寿之乡”而声名鹊起,这里山青、水秀、洞奇、物美、民淳、人寿,不一样的地磁、土壤、水、空气、阳光等自然禀赋造就了稀世而神奇的长寿景象。慕其名而来者甚多,或观光,或养生,“候鸟人”现象经久不衰,旅游持续保持突飞猛进之态,并促进三产围绕绿色生态凝缩融合,牵引全县发展。优势自然资源进一步延伸扩大发展领域,大健康产业也顺时迅速崛起,齐头并进。
全域旅游主导发展方向。巴马的旅游业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经历届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2008年开始风生水起,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业也渐渐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巴马趁热打铁,顺势而上,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始终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掘“家门口的金山银山”,引进企业或当地能人带动,开发景区景点,让旅游景点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共享资源”。同时,深化旅游改革,努力推动单一景区景点的观光旅游向融合大健康的康养旅游转变,把巴马国旅区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康养氛围的国际性、复合性、全天候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惠及更多贫困群众。目前,该县境内有水晶宫景区和盘阳河景区四个国家4A级景区,寿乡探秘游已列为广西六大旅游精品之一,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该县游客总量从2006年的11.6万人次发展到2019年825.85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消费84.48亿元;每年来巴马休闲度假的养生人(候鸟人)达10多万人次,创造了广西旅游发展史上的“巴马现象”。
多产业融合皈依生态。巴马的高质量发展,立足于生态优势,也最终需要生态产业来支撑。近年来,巴马的旅游产业、扶贫产业、特色农业、特色工业都渐渐向生态型产业靠拢转型,尤其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高位谋划推动的大健康产业,从顶层设计、发展布局等方面看来,更是将一、二、三产高度融合,高端打包,以支撑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巴马的生态扶贫产业,主要实施了东山乡、西山乡生态扶贫试点种植养殖“六个一”工程。特色农业发展逐步壮大,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富硒农业、休闲农业、农业综合体等高附加值农业产业,2019年新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园、点)47个,其中巴马富硒农业被自治区认定为广西23个富硒产业中心。特色工业培育进一步升级,2019年全县培育“四上”企业12家,其中“巴马丽琅”“寿乡第一泉”两个品牌商标,被自治区工商局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巴马丽琅”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多次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民歌节等大型活动特定的饮用水品牌。
大健康产业起跑领跑。巴马充分抓住“健康中国”的重大历史机遇,凝聚起“巴马,新时代健康中国的领跑者”共识,确立优先发展以大健康产业为主题的生态产业。大健康产业主要发展自然康养、国医康养、科技康养,其中科技康养包含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健康科技三个核心业态,着重发展天然饮用水、长寿食品、健康医养、精品体育、会议会展、生物科技、特色医药等七大产业领域。同时积极发展大数据和5G技术支持下的大健康生态产业,其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基因工程药物、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等;生态型产业,包括5G技术应用(5G+医疗健康、研学旅游、生命科学)、大数据产业、健康科技、生命信息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包括长寿健康食品加工制造、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未来农业等。目前,各相关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其中“深巴试验区”建设工作已启动,该项目重点发展“在大数据和5G技术支撑下的大健康生态产业”,以巴马盘阳河流域约52.8平方公里为核心区,以赐福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坡月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燕洞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扩展区,目前已完成产业布局规划和空间结构规划编制工作,该实验区内还先后投入58.36亿元建设道路、学校、医院、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管网系统等配套设施;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巴马数字基金小镇等新基建项目已经分别于2020年3月31日、4月12日开工建设,其中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是目前广西最大也是唯一开工建设的大数据云计算基地;深圳大道、盘阳大道、深圳1979国际颐和康养城、茂雄(巴马)生态康养农业产业园、深鹏集团康养综合体项目、浩创集团中国东盟传统医学医药康养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与华为合作的巴马新一代智能服务平台完成搭建即将上线;适应5G时代标准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公共行政服务、数字化经营创投、数字化金融服务企业批量导入“深巴试验区”,将对巴马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经济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推动巴马高质量脱贫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时下,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趁着旅游业的持续充分发展,巴马逐步将三产有效融合并转型升级,尤其是借力趁势推动大健康产业迅速崛起,更是为巴马未来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